教师队伍

郑庆华,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计算机网络与体系结构”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研究领域:大数据知识工程,网络舆情监测。先后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40余项。主持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SkyClass、移动学习系统等,应用于新疆、陕西、广东等11个省市的现代远程教育。主持研制出不良网络内容侦测与识别系统、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分析系统,应用于国家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网络舆情监控。主持研制出国家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系统,得到规模化应用。这些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研究成果在VLDB J.、IEEE TKDE、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物理学报》等国内顶级期刊以及ACL、AAAI、IJCAI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2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多项。获得2006年度、2010年度、2017年度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第一、第四、第一),2005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第二)、2009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第一)、2018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第一),以及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排第一、二)。

刘均,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陕西省大数据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IEEE TNNLS 编委,ACM TOMM、Information Fusion等客座编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IEEE TPAMI、TKDE、ICDE、SIGIR等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慧教育。

田锋, 博士,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CCF会员,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算法测试与示范应用中心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委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成员,陕西省大数据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十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和微软百度的多项横向课题。成果已经在高等教育和国家税务等行业得到应用,多项成果被教育部、中国电子协会、陕西省教育厅组织单位的鉴定委员会评价为国际领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近年来在IEEE TKDE、IEEE TASE、AAAI、IEEE ICDE等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引次数超百文章四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5项;参与出版著作2部。受邀成为ICEBE2018主席、2019副主席、AAAI-2019、2020 Track 程序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大数据挖掘应用、个性化服务与推荐、情感计算。

张未展,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CCF高级会员,IEEE会员,ACM会员。现任西安交大-咪咕5G未来媒体与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大数据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跨媒体知识融合与工程应用研究所副所长。2010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系统结构专业,2015-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SU)访问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西安交通大学智能e-Learning系统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西安交通大学智能e-Learning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与课题。参与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改委CNGI专项等19项项目与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IEEE TPDS、IEEE TMC、IEEE TMM、IEEE TVCG、ACM MM等国际权威期刊与高水平会议,授权发明专利3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

李辰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和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目前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辰教授专注于医疗信息化和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国内国外专利30余项,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其主持研发的生物医学语义标准与系统曾被评为系统生物学领域最重要资源。自然杂志也曾经就该成果进行专访。迄今为止,有包括Nature子刊在内的超过200多个国际期刊支持该标准。欧盟也将该成果作为成功案例写入欧洲生物信息架构计划(ISBE)的方案书中。李辰教授带领团队多次在国际医学数据挖掘大赛上取得第一名,曾受国家卫健委委托,承担制定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评估体系等行业标准类项目。

刘烃,博士,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AI软件工程和信息物理系统。2003年和2010年分别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6-2017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十余项。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研究成果在TSE、TIFS、ICSE、ACL等CCF 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2021 QRS、2019 INFOCOM、2016 ISSRE 等最佳论文奖5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美国专利2项,其中15项完成校企转让。

陈妍,副教授,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 AC会员。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内外期刊、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9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方向: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

志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可信计算等。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等教改项目15余项。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编写教材5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次。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主编和参编教材5本。

罗敏楠,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博士后。研究方向:机器学习与优化及其在大规模图数据挖掘和计算机视觉上的应用。在IEEE TPAMI、TEEE TKDE、NeurIPS、CVPR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蚂蚁金服等课题20余项。获得2022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首届“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2021“王宽诚青年学者”、2023年度百度学术AI华人女性青年学者、DASFAA 2021最佳论文奖、2020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

朱海萍,博士,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2013.8~2014.8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科研方向是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个性化推荐。骨干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8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8完成人)、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6完成人)和西安市科技进步奖(第3完成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多项,参编《计算机网络原理》等教材3部。2013年参与主讲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建设项目,系国家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结构”、教育部“智能e-Learning系统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成员。

魏笔凡 研究员,2014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近年来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课题及多项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在IEEE TKDE、IEEE CSTV、Neural Computation, WWW, ICONIP等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Web信息抽取、教育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

李睿 高级工程师

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E-learning海量资源组织管理以及与云计算相关技术的整合。

杜海鹏 高级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工程师。2009年6月入职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9年3月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合现实和移动边缘智能。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参与团队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

刘峰高级工程师,2012年3月起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担任远程教育平台以及实验室测试平台运维保障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化平台、移动多媒体、网络舆情。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产基础软件在数字教育领域的适配研究及重大应用示范”、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汉语言文化传播服务关键技术研究”等;主编参编教材3本;任“丝路新影工作室”社团指导老师,完成我校疫情期间直播课直播推流,完成“新港报告”等各项学校直播任务;连续7年完成教育部高考、研考舆情监控项目,获得教育部级多项荣誉。

闫彩霞助理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022年6月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访问学者。参与“十二五”军口863计划、军委装备预先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IEEE TPAMI、IEEE TIP、Information Sciences、ACM TIST、DASFAA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共7项,研究成果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应用数学论文奖一等奖。

范铭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软件安全, 隐私保护合规性, 可解释性AI技术,AI安全。2013年6月和2019年3月分别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9年6月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双学位)。2019年4月入职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任职讲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IEEE TSE、IEEE TIFS、IEEE TRel等国际权威期刊和ICSE、ISSRE、ICPC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QRS 2021, ISSRE 2016,NASAC 2018最佳论文奖。获得中国发明专利5项,美国专利1项。

董博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在ICDE、AAAI、IEEE TKDE、IEEE TVCG、IEEE TNNLS等高水平会议、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等。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2018年度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22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师斌,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2019年6月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KDD、ICDE、TKDE、TON、RAID、VEE、INFOCOM等高水平会议、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TNNLS、IEEE Cloud、GlobalCom、JCC、ECCN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审稿人或程序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百度松果基金、税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基金等多项课题。

张玲玲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交流访问。主持各类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CF-联想蓝海基金、学校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装备发展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等。在TPAMI、CVPR、TIP、TKDE、TCSVT、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高水平期刊或会议发表一作或通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3部。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徐宗本应用数学论文奖、CCKS最佳资源论文奖等。研究方向:小样本与零样本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智慧教育。

刘欢 助理教授。2020年9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2016年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UNCC)访问学生,2018~2019年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联合培养博士生。在 IJCAI、TAC、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人民网项目、教育部考试中心项目、西安交大校级项目等3项课题,参与团队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军口项目。

冯伟,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硕导。在IEEE IoT Journal等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共识机制及其应用、信任评估与管理、匿名认证与隐私保护、联邦学习、图学习等。

曹相湧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财政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IJCV, TIP, TNNLS, TC, TGRS, CVPR, ICCV, AAAI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IEEE Trans 17篇,第一作者ESI高被引论文3篇,CCF推荐A类会议和期刊论文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基本业务费项目,参与重大、面上、JG等项目。担任IJCAI 2019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CVPR, ICCV, ECCV, ICLR, UAI, TPAMI, TIP, TGRS等顶级会议和期刊审稿人。

龚铁梁 博士,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渥太华大学博士后,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统计学习理论、信息论,机器学习等,并致力于设计有效算法应用于临床医学问题。曾获华为2022“揭榜挂帅”项目火花奖,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医工青年创新奖。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NeurIPS/AAAI/CIKM,IEEE TMI/TSP/TNNLS/T-CYB/TAC/JBHI, Neural Computation及Nature Scientific Data等国际顶级会议及期刊上。目前担任多个国际期刊以及会议审稿人,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子课题,并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多项。

晋武侠,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程序分析、微服务、软件架构、软件工程。2020年3月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2018年在美国Drexel University进行博士联合培养1.5年。2020年5月入职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任职助理教授。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IEEE TSE、ASE、ICSE、JSS等权威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王海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块链安全,软件安全,AI安全,二进制逆向,形式化验证技术等,相关成果在ICSE、FSE、ASE、IJCAI、TSE、TDSC等相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来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2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曾在蚂蚁集团担任高级技术专家,负责区块链技术安全团队,负责研制了系列智能合约安全分析验证工具。

彭祯,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博士,曾担任TPAMI、TKDE、ICML、KDD、CIKM等国际期刊与会议评审人。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IEEE TPAMI、TKDE、WWW、IJCAI等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图数据挖掘、图异常检测、社交网络分析。